在“转型”这个词几乎写进每个企业战略的今天,真正能把战略落地、架构清晰、交付敏捷的组织,少之又少。很多企业都有 TOGAF企业架构框架,有些也在推 SAFe规模化敏捷,但却像是企业里的两条平行线,互不打扰。
结果造成战略停留在PPT,架构也仅仅停留在画出好看的图,而产品还是陷入无序开发,架构师和敏捷团队仿佛生活在两个宇宙。
有没有可能,让 TOGAF 和 SAFe 携手,一边掌舵战略,一边驾驭敏捷,双轮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一、TOGAF 和 SAFe 要点比较
TOGAF,全球通用的企业架构框架,帮助组织从战略到IT架构梳理能力、规划蓝图、设立治理。
SAFe,全球领先的企业级敏捷框架,让团队从项目管理区隔中跳脱出来,用价值流和节奏驱动快速交付。
两者结合来看,相当于EA的平方=Eenterprise Architecture * Enterprise Agility,TOGAF 负责定义“做什么”与“为什么做”,SAFe 则专注“怎么做”与“如何快做”。
(一)TOGAF:架构舞台的搭建者
TOGAF 将业务目标与 IT 战略对齐,提供了开发支持长期业务战略的企业架构的方法。
- 架构开发方法(ADM)
- TOGAF的ADM就像是指挥棒,精准地引导着企业架构发展的每一个步骤。它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有序的流程,从架构的初步规划到详细设计,再到实施和维护,确保整个架构的构建过程有条不紊。例如,在一个大型金融企业构建新的核心业务系统架构时,ADM可以帮助明确各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从需求调研、架构愿景定义,到具体的技术选型和架构组件的集成。
- 企业连续系列(Enterprise Continuum)和架构存储库
- 这是企业架构的宝库,就如同一个音乐图书馆。它反映了企业所有的架构资产,无论是过去的成功经验,还是正在研发的架构元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CIO们可以利用这个宝库,快速地进行架构参考和资产复用。比如,当企业要拓展新的业务线,需要构建类似的技术架构时,可以直接从企业连续体中获取相关的架构模型和组件,大大节省时间和资源。
- 参考模型(Reference Models)
- 参考模型就像是经典的音乐作品,为新的架构创作提供灵感。这些模型是经过实践验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架构模式。例如,在制造业企业构建供应链管理系统架构时,可以参考TOGAF提供的供应链参考模型,然后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进行定制化,从而快速构建出符合企业需求的架构。
- 能力框架(Capability Framework)
- 它确保企业架构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协调一致地工作,就像乐团中的每个乐手都按照乐谱演奏一样。能力框架明确了不同角色在架构构建过程中的职责和能力要求,有助于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
(二)SAFe:规模化敏捷的节奏大师
SAFe 通过采用多种方法(如设计思维、精益原则、敏捷原则等)来专注于敏捷性。这些方法的结合使团队能够协作并高效交付。
- 敏捷发布列车(Agile Release Trains - ARTs)
- ARTs类似于乐团中的不同乐段,每个乐段专注于表演的特定部分,但又协同工作。在企业中,不同的敏捷发布列车可以负责不同的业务功能或产品模块的开发。例如,在一家互联网企业,可能有一个团队负责用户界面的优化,另一个团队负责后台服务的升级,他们在固定的时间点进行集成和协同,确保整个产品的完整性。
- 项目群增量(Program Increments - PIs)
- PIs是敏捷交响曲中的乐章,每个增量都在前一个的基础上构建,最终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以软件产品开发为例,每个PI可能会增加新的功能、优化性能或者修复漏洞,逐步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用户体验。
- 精益 - 敏捷原则(Lean - Agile Principles)
- 这是整个敏捷表演的基本节奏,它让所有的敏捷活动保持同步。例如,持续交付、客户价值导向、消除浪费等原则,确保敏捷团队在快速迭代的过程中始终关注客户需求,提高开发效率,降低成本。
- 价值流(Value Streams)
- 价值流就像能引起观众(客户)共鸣的旋律,它确保敏捷开发的成果能够真正为客户带来价值。企业需要识别和优化价值流,例如在电商企业中,从用户下单到商品发货的整个流程就是一个价值流,通过优化这个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
二、为什么TOGAF和SAFe协同作战更强大
(一)战略到执行,不再“断档”
TOGAF输出的能力地图和架构蓝图,可以直接作为SAFe Portfolio层的输入,帮助定义Epics(史诗)、价值流和投资主题。
(二)让架构师更好参与业务,而非“纸上谈图”
通过敏捷架构协作机制(如Architecture Runway),架构师不再只画图,而是参与到敏捷团队的产品开发中去。
(三)统一语言,统一目标
TOGAF 的“能力”和“服务”模型可以作为整个组织的共通语境,为SAFe提供战略锚点。
三、TOGAF与SAFe的协同演奏
- 架构愿景与项目组合策略的融合
- TOGAF的宏观架构愿景为SAFe的项目组合决策提供了方向。CIO们可以利用TOGAF的架构规划,确保每个敏捷项目都与企业的整体架构设计相契合。TOGAF 指导 SAFe 的 ARTs 中的有意架构方面,确保每个增量都为更广泛的企业愿景做出贡献。例如,在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时,TOGAF确定了未来5年的技术架构蓝图,SAFe则根据这个蓝图来安排敏捷项目的优先级和资源分配,确保每个敏捷项目都是朝着实现这个蓝图的方向前进。
- 渐进式架构演进
- TOGAF的迁移规划与SAFe的项目增量相配合,实现逐步的架构转型。在企业架构升级过程中,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分阶段进行。例如,企业要从传统的单体架构向微服务架构转型,TOGAF可以制定详细的迁移步骤和阶段目标,SAFe则通过每个项目增量来逐步实现这些目标,每次迭代都对架构进行一定的改进和优化。
- 治理的和谐统一
- TOGAF的治理原则与SAFe的精益治理相结合,形成一种平衡的监督方法。在企业中,一方面需要确保架构的合规性和稳定性,这是TOGAF治理的重点;另一方面,又要保持敏捷开发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这是SAFe精益治理的优势。CIO们需要找到两者的平衡点,例如在项目审批流程中,既要遵循TOGAF的架构标准,又要采用SAFe的快速决策机制,提高项目的推进速度。
- 持续改进的二重奏
- 两者都强调持续改进,形成一个不断提升和适应的循环。无论是TOGAF对架构的持续优化,还是SAFe对敏捷流程和产品的不断改进,都有助于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保持竞争力。例如,企业通过定期的架构评审(TOGAF)和敏捷复盘会议(SAFe),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客户需求的演变。注意事项 • 交叉培训:对企业架构和解决方案架构团队进行两个框架的培训,以改善沟通和对齐。 • 适应与定制:过度定制化框架会削弱每个框架带来的好处。
四、案例推演:汽车制造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假设一家汽车制造商,面临着市场需求快速变化、生产效率提升和新技术(如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整合的挑战。为了保持竞争力,公司决定进行数字化转型,目标是实现生产流程的智能化、供应链的可视化以及客户体验的个性化。
(一)第一幕:TOGAF 架构先行,输出能力地图与业务蓝图
速驰汽车运用TOGAF的ADM对其当前的信息技术格局进行全面分析。然后,描绘出一个未来的架构蓝图,其中包括集成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智能化的汽车生产流程控制系统以及先进的客户关系管理平台。在制定路线图时,充分考虑到行业标准、数据安全以及系统间的兼容性等因素。
(二)第二幕:对接SAFe Portfolio,组件发布列车ART
对接SAFe Portfolio,定义战略Epics与价值流,组建SAFe的敏捷发布列车(ART),重点关注诸如汽车零部件采购管理、生产流程优化以及客户服务提升等关键领域。协调项目群增量(PIs),使其与TOGAF所规划的架构愿景保持一致。SAFe的精益项目组合管理负责统筹各项目的资源分配。
(三)第三幕:TOGAF和SAFe 协同推进
按照TOGAF的原则实施新的系统。敏捷团队根据实时反馈快速迭代,优化执行过程。SAFe的质量实践确保每个新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在符合行业规范和有效性方面达到要求。建立双角色协同机制(架构师 + 产品负责人),推动系统架构师与ART中的产品负责人(PO)协作,保障交付过程与架构演进一致。
(四)终场:赢得喝彩
TOGAF和SAFe的协同应用带来了变革性的成果:
- 客户通过用户友好的数字化界面与企业互动更加积极,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满意度大幅提升。
- 企业内部的生产、销售和管理等各部门能够获取全面且有效的数据,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 企业的运营管理流程得到优化,减少了不必要的环节和内耗。
- 先进的生产流程控制系统提高了汽车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 借助数据分析能力,企业能够对市场需求和汽车使用趋势进行预测,从而提前布局产品研发和生产计划。⸻ TOGAF和SAFe之间的协同如同谱写了一部强大的数字化转型乐章。通过整合两个框架的优势,企业能够优雅且敏捷地应对复杂的变革需求。TOGAF和SAFe不仅仅是框架,它们更是将技术的杂乱无章转化为美妙、价值驱动旋律的和谐力量。当企业踏上自己的数字化转型之旅时,要考虑如何指挥自己的企业乐团。在数字创新的世界里,最吸引人的成果往往是那些将架构与敏捷、愿景与执行、战略与适应性相结合的方案。
TOGAF 和 SAFe,更应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双引擎”。当你把它们协同起来,真正意义上的“架构支撑战略,战略驱动敏捷”才开始发生。
五、常见问答
上海信息化培训中心SITC培训课堂上讨论过的问题,摘录如下:
Q1: TOGAF极为宏大而又详细,有众多模型、技术和模板,而敏捷更注重可工作软件而非文档,这是二者世界观冲突的表象。但这种冲突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不是由于二者所适应的组织规模和结构类型的差异导致的呢?
A1: 从根本上说,TOGAF适合大型组织对架构的系统性规划和管理,而SAFe规模化敏捷侧重于多个小型团队间的高效协作开发。大型组织需要更全面的架构规划来协调众多部门和项目,所以TOGAF有大量的文档和框架。而敏捷在小团队中更注重快速响应需求,减少文档负担以提高效率。
Q2: TOGAF的适应性与敏捷开发的融合挑战:TOGAF鼓励架构从业者根据情况调整和修改应用模型以适应敏捷开发,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那么如何从组织文化层面去推动这种调整和融合呢?
A2: 组织文化对这种融合影响巨大。如果组织内部存在传统的层级文化,更倾向于TOGAF式的架构管理,那么推动向敏捷开发融合就会受到阻碍。首先需要在组织内部建立一种开放、创新的文化氛围,鼓励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例如,通过组织跨部门的培训和研讨会,让员工了解敏捷开发和TOGAF的优势,促进两种理念的相互理解。同时,高层管理者也需要给予支持,制定有利于融合的政策和激励机制。
Q3: TOGAF与敏捷在治理方面的碰撞点- TOGAF使用架构合规审查来确保最佳实践的应用、标准的遵守等,这与敏捷团队的自主性存在一定冲突。在大型组织中,如何找到一个平衡二者的治理模式呢?
A3: 在大型组织中,可以建立分层的治理模式。对于涉及组织整体架构、基础设施等宏观层面的事务,由TOGAF式的治理结构进行把控,确保组织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而对于具体项目中的开发过程,给予敏捷团队较大的自主权,让他们根据项目需求灵活调整。同时,建立一个沟通协调机制,当二者出现矛盾时,能够及时协商解决。SAFe 规模化敏捷取了一种更为平衡的方法,它认识到所谓“有意架构(intentional architecture)”的必要性,即那些能够增强解决方案的有计划的长期举措。这需要与更渐进式的涌现式设计相平衡。对于SAFe来说,渐进式和涌现式设计都对其所谓的“架构跑道(architectural runway)”有所贡献。这是团队实现其近期目标所需的组件、基础设施和惯例的基础。这是架构师重点关注的地方,不过他们需要采用一种比TOGAF所暗示的更具协作性和更实际操作的方法。
AI 重塑企业:CEO 与 CIO 的战略对话,谁将破局,谁将出局
SAFe , ITIL4, TOGAF, COBIT2019 共同推动数字化转型
手机/微信:18116032158